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零跑汽车无疑成为最“黑马”的存在——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6万辆大关,达到66657台,同比增幅超97%;更值得关注的是,自3月起,零跑已连续7个月蝉联新势力品牌月销量TOP1,从3月的37095台到9月的66657台,半年内销量近乎翻倍,24%的环比增速让不少同行望尘莫及。这份成绩单背后,不仅是零跑“低价高质”策略的胜利,更标志着新势力市场格局正在被重新改写。
从细分数据来看,零跑的“统治力”体现在全周期表现中。在2025年第39周(9月22日-28日)的易车榜周销量排名里,零跑以1.60万辆的成绩稳居榜首,领先第二名小米汽车(1.10万辆)近5000辆,更是将理想(0.86万辆)、蔚来(0.52万辆)等头部品牌甩在身后。若拉长时间线,2025年1-9月零跑累计交付量已达395516台,距离年销50万辆的目标仅一步之遥;而在产能与规模上,零跑更是创下行业纪录——累计下线车辆突破100万辆,其中从50万辆到100万辆仅耗时343天,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个达成“百万辆”里程碑的新势力,且增速远超前者。
零跑的爆发,离不开其精准的定价策略与产品定位。目前零跑在售车型指导价覆盖5.99-20.98万元,恰好瞄准了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消费市场——10-20万元主流家用区间。这个价位段不仅避开了蔚来、理想主攻的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,也比小米、问界等品牌的入门价更低,完美契合了“刚需用户”对“高性价比”的需求。相比之下,小米汽车入门价21.59万元,问界22.98万元起售,零跑用“更低门槛”抓住了对价格敏感但又追求配置的消费者,这种“错位竞争”让它在红海市场中开辟出专属赛道。
更关键的是,零跑并未因低价牺牲产品力。以即将全球首秀的旗舰车型零跑D19为例,尽管具体配置尚未公布,但从过往车型来看,零跑擅长在同价位中堆料——大尺寸中控屏、L2级辅助驾驶、全景天窗等配置往往是“标配”,这种“花小钱享高配”的体验,正是刚需用户最看重的核心价值。而百万辆下线的里程碑,也从侧面证明了零跑的品控与供应链稳定性——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产能快速爬坡,且保持交付量持续增长,背后是成熟的生产体系与供应链管理能力,这也是不少新势力难以企及的优势。
零跑的强势崛起,无疑给其他新势力带来了巨大压力。从周销量数据来看,小米、问界虽稳居第二、三位,但与零跑的差距正在拉大;理想、小鹏等品牌则面临“增长乏力”的困境,9月单周销量均未突破1万辆;蔚来更是跌至第九位,0.52万辆的销量仅为零跑的三分之一。有网友调侃“零跑这波操作,友商怕是要慌了”,毕竟在新能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,零跑用“销量7连冠+百万辆规模”证明了其模式的可行性,而这种“低价+高增速”的组合,将进一步挤压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——若友商无法快速调整定价或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,未来与零跑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零跑的爆发是“福音”——市场竞争加剧意味着更实惠的价格、更丰富的配置;但对整个新势力行业来说,这或许是一轮“洗牌”的开始。零跑的成功证明,在新能源汽车从“政策驱动”转向“市场驱动”的阶段,“用户需求导向”才是核心——无论是定价、配置还是产能,只有精准贴合大众消费需求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接下来,零跑能否延续“7连冠”的势头?其他新势力又会如何应对这波“零跑冲击”?2025年剩下的两个月,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或许会更加精彩。
申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